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 >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“回头看” > 最新动态

        永葆绿水青山—七大关键词看河南环境保护系列报道之“长效机制”

        【信息来源:【作者:【信息时间:2018-07-01 23:16  阅读次数: 】【字号 】【我要打印】【关闭


        6月29日,西峡县城绿意盎然、生机勃勃。近年来,该县全力打造“山城、水城、绿城”新形象,一座集“山、水、绿”于一体的宜居山城清新如画。(靳义学 封德 摄)

        永葆绿水青山,既要着眼治标措施,更要立足治本的长效机制,破解环境保护深层次、根本性问题。近年来,我省积极探索,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果。

        把污染防治纳入法治化轨道

        今年3月1日起,《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》实施。条例明确了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主要责任,提炼形成多项具有河南特色、易于操作的制度规范,细化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,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。

        今年5月1日起,新修订的《河南省节约能源条例》施行。条例完善了节能监督管理体制、节能市场化机制等内容,全面深化节能工作。

        目前,《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》正在加紧修订中。

        颁布、修订地方法规,把污染防治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,对我省保护和改善环境,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      我省陆续出台的《扬尘污染防治标准》《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》《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》等8个行业27项标准,为依法治污提供了依据。

        经济手段治污

        落实环保主体责任,要靠严格的制度措施。

        去年5月开始,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月度生态补偿制度。按照“谁污染、谁赔偿,谁治理、谁受益”的原则,每月对省辖市、省直管县(市)政府进行扣缴和补偿生态补偿资金,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,以经济手段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,倒逼地方党委政府落实环保主体责任,持续改善环境质量。“我们深刻地认识到,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‘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’。”一位地方干部在这项制度出台后感叹。

        我省的月度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已满一周年,扣缴和补偿的累计金额均突破2亿元。让好的真得利,让差的坐不住,推动大气、水污染治理,该制度发挥出来的引导作用正不断显现。

        摈弃“一刀切”管控

        “2016年我们上马碳素项目时,接到环评要求,排放标准要按照加严的特别排放限值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污染物排放要削减一半,需要多投入2000多万元加装环保设施。”焦作万都(沁阳)碳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志立回忆,当时他们很不情愿,但为了投产,最终按加严的标准建设项目。

        2016年下半年之后,大气污染防治要求更严,这家企业开始尝到了甜头。秋冬季管控时,不少小型碳素厂因达不到加严的排放标准停产,而这家企业只须限产一半产能。

        这种差别化管控的政策,就是我省在全国首创的绿色环保调度制度。在采暖季错峰生产时,摈弃“一刀切”,以企业实际污染物排放水平来确定停限产范围,推动企业走绿色发展之路。

        日常的排污管理,也发生较大变化。

        2017年我省开始核发新版排污许可证,截至2017年12月31日,全省共完成14个行业963家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,并在网上公开信息,任何人都可以查询企业的生产信息、排污信息、排放口信息,接受社会监督。

        企业须持证按证排污,环保部门加大对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的处罚力度,提升了环境管理的精细化水平。

        促进全民治污

        当遇到工地扬尘污染、“散乱污”企业排污、违规使用散煤、机动车冒黑烟、超标排放污水等身边的污染问题时,你可以通过拨打12369电话或登录12369微信平台举报。

        2017年5月下旬我省正式实施污染有奖举报制度,开通了举报渠道,并对举报人进行500元、1000元、2000元、5000元、5万元不等的奖励。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涨,全省环境污染举报件数量大增,仅省环保厅每周接到的举报件就有千件。郑州市还实行了以微信红包发放奖金的便捷方式,今年郑州市又进一步探索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。

        全民治污、合力攻坚的社会氛围正进一步形成。(本报记者 赵力文)

        (信息来源:河南日报)


        手机扫一扫
       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
       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